查看原文
其他

“医生当患者面查百度如何治病”引热议!看完回应后,全网怒了:拍视频的人出来挨打

医脉通medlive 医脉通
2024-12-05



导读

医生这个职业是接地气的,不是接电脑的。


来源:医脉通
作者:亦一
本文为医脉通编辑撰写,未经授权请勿转载。



在门诊:


如果你是医生,你会毫不避讳的在患者面前打开手机查询资料吗?

如果你是患者,你会介意医生当面直截了当打开手机查询资料吗?


带着这两个问题,我们一起看看接下来的故事——


10月12日,一段视频在网络上广为流传,画面显示在江苏宿迁宿豫区新庄镇医院,一患者找医生看病,老医生却当着患者的面现场打开手机百度查询如何看病。


随即,该视频在网上引发热议。


10月13日,该医院负责人解释,该医生水平很高,擅长心脑血管疾病,而骨科是他的弱项,再者,在乡镇医院少有骨科,因此医生手机查询也只是作为参考。


现场视频


对此,我们可以来理性分析下:骨科并不是基层医院的必建科室,正如医院负责人所说“乡镇医院少有骨科”。这句话的隐藏深意就是医生此举无非是想帮患者解决问题,尽量不让患者奔波劳碌到大医院,因此这才手机查询,给出些参考性建议。


鉴于此,这条新闻传达的信息很明确——


医生是个谨慎谦虚、认真负责的好医生,但视频拍摄者称不上一个好人,甚至可以说居心不良,不然把镜头对准一位查手机的老医生,把剪辑过的视频发出来究竟是何意图?


很庆幸,这一次大众没有被有心之人蒙蔽双眼,视频拍摄者的那些花花肠子可被别人看得清清楚楚。


写到这里,我突然明白:为何世人常说如今的医生是越来越冷漠,从这件事上难道大家没有丝毫的反思吗?


医生倒是想热心肠帮助患者解决问题,可得到的呢?


是不信任,是网络曝光。


所以,不要再质问为何人心渐冷?


要在自己趾高气昂批判别人之前想想:曾经的自己是不是太过分?是不是伤了他们的心?是不是不值得别人为你散发热情?


当然,对于此事,背后的动机我并不想过多揣测,因为人性的幽暗和繁杂总能让人不寒而栗,而今年的秋天已经够冷了……


那么,我们就好好来聊聊“医生看病该不该用手机查资料”这个话题吧。


我采访了几位医生,提出的问题是:给患者看病时,您会当着他们的面查手机吗?


这次答案很一致:会!


“我经常这么干,比如患者所患的疾病我不清楚、患者所说的药物商品名我不知道啦等等,我都会查。”

“我会当着患者的面查药品说明书、指南啊等等,这不是很正常吗?医生只是个普通人,哪能记得住那么多东西!”

“我觉得合理利用工具查资料也是医生基本功之一。”

“不懂的时候查资料也是对患者负责任的表现啊,这不比不懂装懂要强?”


从这些回答中,我们应该醒悟且接受:医生这个职业是接地气的,不是接电脑的。


而且就算是电脑,估计看到这波“蓝色生死恋”攻势,也会吓得想“死机”。


 图源:见水印


采访中,一位医生直言不讳到:“医生不是百科全书,查阅电子资料作为临床辅助手段,更是体现与时俱进的活学活用精神。没有哪一个医生不查资料,无非当面和背后罢了。既然形式不重要,又何须网曝上纲上线?”


对此,我非常认同,医生是一个需要终身学习的职业。在医学这条路上,大家永远都是在路上,不可能有人走到终点,因为医学本身没有终点,医学事业尚在蓬勃发展之中。


再者,不管是当面还是背后,医生的动机都是为了给病人解决问题,如果能解决问题,又何必纠结哪种形式呢?


所以,在这个过程中,医生大可不必去隐藏自己的“无知”,患者也没必要去神化医生的能力,他们就是这样一群有血有肉的普通人——一边苦心修炼,一边治病救人。


昨天,医疗大V@白衣山猫 在微博上讲了这么一个故事:


 图源:微博截图


“四年前的一天,张教授发给了一条信息:今天我碰到了一个很奇怪的病例,我告诉病人,我也没见过这种病,要上网查一下资料。然后,当着患者的面,大大方方地上网查了文献才给她开了药呢!你见到过这个疾病吗?这个疾病主要表现为你们肝胆外科的症状呢。”


在沟通中,@白衣山猫 发现自己也从未听过此病。后与张教授的不断交流和自我学习中,他记住了这个疾病的各种表现。


“没想到,一个月后,妇科门诊叫我会诊一个年轻的女性患者。”


而这个女性所患的疾病正好是他前段时间所学的那个。


“如果没有一个月前的学习,我做不到正确的诊断,那就不会给她用红霉素了,意味着她在我手上,就得不到正确的诊断和治疗。人的精力是有限的,医生也一样,不可能把所有的疾病都学习过。遇到了新的疾病,医生也需要去学习。”


确实是啊!他们一直都在学习,只不过这个学习时机可能存在人前人后的区别。


但是你想啊,一个医生在人前,不惧被议论的风险也大大方方的查阅资料翻阅文献,填补自己的知识盲区,尽可能的为患者解决难题,这不应该是好医生的典范吗?


反之,如果医生直接说:“我这里看不了,你换个科室/医院看看!”这个时候是不是又要被质疑态度不好,存在拒诊嫌弃。


不过,最后我想说的是,当患者的面查资料这事可做,但有几点需要注意:


1.谨慎建议


上文新闻中的老医生做得很好,但从残酷的现实因素考虑,我不得不提醒大家:在非本专科领域,大家要谨慎建议,避免诊治。因为医生都有执业范围,如果跨科执业被有心之人放大利用的话,麻烦不小。


2.合理解释


在患者面前查资料之前,可以大概与其解释一下,比如这个药品名太多太杂,我记不清;比如这个药我看看最新指南建议;比如这个病我确实少见,我查查文献和指南啊等等。


一般来说,他们是可以接受的,毕竟医生已经给出了自己的态度,但如果碰到实在是接受不了的患者,那就请他另请高明吧!


3.查询有度


去年,医学生季《令人心动的offer3》热播时,医学在读博士王蕊曾引发观众热议:


在一次门诊中,她给患者开了一些抗生素。当患者提问需要吃多久的药时,王蕊当着患者的面,拿出手机开始查询用药指南。


查完之后,王蕊说先吃个14天吧。


王蕊的医嘱直接把患者吓了一跳,因为上一个医生曾告诉患者,抗生素之类的药最多只能吃一个星期。


听完患者的话后,王蕊一边查着手机一边说:“一个星期吗?那就先吃一周吧!”



很显然,在患者面前,这样做并不得体,且有损医生权威。


因此,当着患者的面查询手机这事,可做,但要把握好尺度,一些基础的知识点咱还是要记牢,不然被患者拍了视频抓了把柄,又是一件麻烦事。


责编|亦一

封面图来源|视觉中国





精彩回顾

➤ 一省发文,取消三级医院普通门诊!对医生有什么影响?一、二级医院接得住吗?

➤ 一个医生只看一种病?这家三甲医院的改革引发争议

➤ 重磅!闻大翔履新、邬惊雷卸任,上海中医药管理局局长换帅!

➤ 医院里最适合睡觉的地方(不是值班室)

戳这里,更有料!

继续滑动看下一个
医脉通
向上滑动看下一个
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